1937年7月-1940年2月沿海工业内迁在线地图

1937年7月-1940年2月沿海工业内迁在线地图


发布日期: 2021-10-12 更新日期: 2021-12-20 浏览次数: 3671 编辑:xuzhiping

分类: 近现代地图 标签:

地图说明

地图来源

1937年7月-1940年2月沿海工业内迁在线地图来源于《中国现代史地图集1919-1949》,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16000000,主编为武月星,并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史地图集》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中国历史,它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历史。这段历史内容极为丰富,事件和问题既广又多。运用地图、文字说明和照片等相互结合的形式,准确地将其反映出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大工程。

沿海工业内迁

抗战前中国工业分布极不平衡。据1937年9月国民政府实业部统计,全国登记注册的工矿企业共3935家,仅上海一市就有1279家,占32.5%,而西南、西北广大地区仅有237家,占6%。“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为了保存国家建设力量,支援抗战的军需物资,补充后方的民用供应,国民政府决定大规模地将工厂内迁,并得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和配合。8月,国民政府组织迁移监督委员会,上海工业界随即成立联合迁移委员会,进行迁厂工作。在上海工业家带动下,其他战区工厂也相继内迁。各地内迁工厂大多先迁武汉,由于日军迅速逼近,又经由武汉继续内迁。至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为止,经过武汉及武汉起运的内迁厂矿,共计304家。这些厂家运抵宜昌中转,一路溯江而入四川各地,一路向北迁到陕西宝鸡地区,一路向南迁往湘西、湘南、桂林。到1940年底,经政府协助内迁的厂矿有448家,机器设备70991吨,技工12164人。此外,自动迁移之工厂亦有百多家,合计共达600余家。内迁的工厂以上海、武汉两地的为最多,上海148家,武汉160余家,其他如南京、无锡、青岛、济南、郑州等地也有一些工矿迁出。浙江、福建两省各约余家工矿,分别迁到浙、闽内地,也有极少数厂家辗转迁入四川等地。内迁工厂分布情况是: 四川254家,占56.7%;湖南121家,占27%;陕西27家,占6.1%;广西23家,占5.1%;其他省区23家,占5.1%。按部门结构看,机械工业181家,占40.4%;化学工业56家,占12.5%;电器工业29家,占6.5%;纺织工业97家,占21.7%;饮食面粮业22家,占4.9%;教育用品37家,占8.2%;矿冶8家,占1.8%;其他工业18家,占大批近代化的厂矿迁入后方,对于改变中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对于战时军需民用的供给,特别是对战时后方经济开发建设,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大地促进了大后方的经济发展。

这次工厂内迁是中国工业史上的一次突变。在工厂内迁过程中,广大民族资本家以民族利益为重,共赴国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工人阶级不怕牺牲,克服艰险,承担拆迁运输工作,显示了伟大的力量。民生公司投入全部可用的船只抢运,在日军进攻宜昌前,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经40天奋斗,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夕,将全部屯聚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其艰险和成绩为中外瞩目。当然在内迁运动中,国民政府的协助也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武汉的继续西迁中,当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办法为工厂顺利迁入后方,提供了保证。

相关地图

1937年-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分布在线地图

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发展状况在线地图

1937年中国空军兵力部署在线地图

1937年7月-1945年8月日军在华北制造惨案在线地图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0)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地图评价
地图引用
地图叠加
登录 后,可进行在线叠加操作。
保存视图
用户地图数据
  • 全屏后可进行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