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和南朝时期土断的方法

东晋和南朝时期土断的方法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5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759

标签:

摘要: 由于侨置的形式复杂,土断的方法也随之而不同,计有如下几种: 1.省并 这是土断的一种主要方式。侨州郡县因人而立,许多州郡县空张名目,并没有多少户口,于是在土断时就被省废(即取消州郡县建置)或合并(合数州郡县为一)。如大明土断,“诏并雍州三郡十...

由于侨置的形式复杂,土断的方法也随之而不同,计有如下几种:

1.省并
这是土断的一种主要方式。侨州郡县因人而立,许多州郡县空张名目,并没有多少户口,于是在土断时就被省废(即取消州郡县建置)或合并(合数州郡县为一)。如大明土断,“诏并雍州三郡十六县为一郡”(《通鉴》卷一二八“大明元年”条)。又如建元土断,南兖州刺史柳世隆以北济阴郡等四郡十七县“散居无实土,官长无廨舍,寄止民村”,于是通通省去,而将“民户帖属”广陵郡。又如幽、冀、青、并四侨州,因流寓者少,于是后来以幽、冀合徐,青、并合兖。省并对于正式政区也是常有的事,故不难理解。只是侨州郡县因虚名较多,故土断的省并数量较大,一次就可能省并十数个行政机构。

2.割实
这是特有的一种方式。侨州郡县设置之初,都“无有境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割成实土。所谓割成实土,就是将正式行政区划割出一部分成为侨州郡县的领域。如宋元嘉二十六年,割荆州襄阳、南阳、新野、顺阳四郡为侨立的雍州的领土。但雍州所属的侨郡县还寄在其他郡内,没有实土。于是在大明年间,又分实土郡县作为侨郡县境,使京兆、始平、扶风等侨郡都领有当地的实县。有实土就有生根之处,就能站住脚跟,所以土断中的割实一项是侨人最关心的事。如兖州本土在宋泰始中沦没,泰始六年遂侨兖州于淮阴,但无实土,深为该州侨人不满,而司、徐、青三州也是新置侨州,却都有实土,因此兖州侨人上诉,希望设置实土的东平郡(原兖州属郡)以为侨兖州的立足点。这一要求得到批准,于是割盱哈与山阳(今淮安)之间地方立寿张县(原东平郡属县)与淮安县,以此二县属东平郡。县既有实土,郡、州也就相应有了实土。当然在这里,割实也只是象征性的,不可能将原东平郡属县全部割实,只能割实两县;同时也不能将兖州各郡全部割实,只能以东平郡为代表。为何选中东平郡,这也有讲究,因为郡人吕安国时任光禄大夫,是通过他上奏才获许可,自然以其桑梓之邦为割实的对象了。

3.改属
土断以前,侨置郡县不管侨于何地,在理论上还是归属原来的州^ 若原州有侨州,则侨郡属侨州;若原州无侨州,或侨州与侨郡不在同一区域内,则侨郡名义上仍悬属于原州,而由所在州“兼督”。土断的一个做法,就是将这些侨郡县断人所在的州,将兼督变为实际的领属,这叫“依界土断”。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改变侨郡与原州的隶属关系,故此处称之为改属。如宋元嘉八年,割江南为南徐州实土,则侨兖州所属的在江南的南高平等侨郡,也就必属于南徐州。

4.借侨名新置县
土断虽然省并了不少不合理的侨州郡县,但在另一方面,也“流寓来配”而新设了一些有基础的郡县,如合来自不同州郡县而同寓一处的侨民置新县,归某郡领属,或侨寓者居住相对集中,即“乡屯里聚,二三百家,井甸可修,区域易分”时,也允许别置“侨邦”。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