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945年8月抗日民主根据地经济建设成就示意图

1941年-1945年8月抗日民主根据地经济建设成就示意图


发布日期: 2021-10-12 更新日期: 2021-11-30 浏览次数: 3199 编辑:xuzhiping

分类: 近现代地图 标签:

地图说明

地图来源

1941年-1945年8月抗日民主根据地经济建设成就示意图来源于《中国现代史地图集1919-1949》,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11000000,主编为武月星,并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史地图集》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中国历史,它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历史。这段历史内容极为丰富,事件和问题既广又多。运用地图、文字说明和照片等相互结合的形式,准确地将其反映出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大工程。

抗日民主根据地经济建设成就

1941年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了经济极端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政权建设的同时,大力进行经济建设工作。各根据地军民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进行各项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根据地经济建设中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及公私兼顾、合理负担的原则,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抗战的积极性。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带动了根据地农业的发展。第359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到1943年开垦的荒地达10余万亩,收粮1.2万石,成为陕北的好“江南”,也成为各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陕甘宁边区组织起来的劳动力达70%,耕地面积扩大到1520多万亩,增加粮食184万石,种植棉花15万亩,净收棉2000万斤,有牛22万头,驴16万头,羊203万只。据其他根据地统计:晋绥、晋冀鲁豫、山东、华中根据地扩大耕地百万余亩,有水田132万亩,太岳、太行、淮南根据地增产粮食47.1万石。根据地的工业也有较快的发展。陕甘宁边区有各种工厂126个,工人14283人,工业合作社255个,社员11.5万人,股金达1.5亿元。主要有食品、日用品、煤炭、军械维修、纺织、染色、榨油、瓷窑等行业。据1943年统计,陕甘宁边区直属纺织业及其他纺织业生产布料38672匹,产油9750桶。晋绥、晋冀鲁豫、华中根据地有纱车18.6万架、布机15.3万架,生产布料280万匹;晋绥根据地有煤窑431家,产煤40余万吨;晋冀鲁豫有土布生产合作社3660个,仅太行区8个县的统计,38%的妇女从事纺织。各根据地初创阶段,货币混乱,日伪军进入根据地强行抢购和掠夺物资,搅乱金融,破坏经济。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状况,各根据地先后建立15家银行,有陕甘宁边区银行、晋察冀银行、山东北海银行、冀南银行等,都发行自己的货币。根据地的商贸也有发展,以陕甘宁边区为例,物资局下属有84个分公司,123个盐业公司;还有155个商业合作社,股金69万元,销售金额达600多万元;私营商业470多家。

抗日根据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它战胜了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和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基本上解决了军需民用,改变了根据地经济落后、财力薄弱的状况;提高了军民的抗战积极性和战斗力,巩固和发展抗曰根据地,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关地图

1937年7月-1945年8月大后方经济发展状况在线地图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0)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地图评价
地图引用
地图叠加
登录 后,可进行在线叠加操作。
保存视图
用户地图数据
  • 全屏后可进行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