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魏晋南北朝至唐朝时期铜和锡的地理分布

我国魏晋南北朝至唐朝时期铜和锡的地理分布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4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985

标签: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铜、锡矿的记载也很少。吴黄武五年,孙权“采武昌山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常璁《华阳国志》提到产铜之地有汶山郡之邛都县、梁水县,产锡之地有兴古郡之律高县。南朝的铜矿,产于南广郡蒙山 、武昌郡白雉山、鄱阳郡玉山、宣城郡的梅根冶。据《太平寰宇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铜、锡矿的记载也很少。吴黄武五年,孙权“采武昌山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常璁《华阳国志》提到产铜之地有汶山郡之邛都县、梁水县,产锡之地有兴古郡之律高县。南朝的铜矿,产于南广郡蒙山 、武昌郡白雉山、鄱阳郡玉山、宣城郡的梅根冶。据《太平寰宇记》载:“自齐、梁之代为梅根冶以烹铜、铁,铜山出铜,以供梅根监。”北朝的铜矿,产于恒农郡铜青谷、苇池谷、鸾帐山,河内郡王屋山,南青州苑烛山,齐州商山等地。

唐代产铜之地甚多,南北各地皆有。《旧唐书》载元和三年诏云:“天下有银之山必有铜,铜者可资于鼓铸。”但主要集中在中条山区、太行山区、 秦岭山区、剑南山地、南岭山区和长江下游丘陵地带,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 铜矿产地有陕州平陆,河中府解县,绛州闻喜、翼城、曲沃。这些地方均属中条山地区。《新唐书•食货志》载,天宝时,天下铸钱之炉九十九,而绛州三十,扬、润、宣、鄂、蔚皆十,益、郴皆五,洋州三,定州一。其中绛、蔚二州合之占全国五分之二,则其地必为产铜最多之地。

《旧唐书•食货志》载,大历四年户部侍郎第五琦上言,请于绛州汾阳、铜原二监,增置五炉铸钱。从之。《元和志》载,蔚州飞狐县三河冶旧置炉铸钱,至德后废。元和时复置五炉铸钱。太行山区的铜矿,产于潞州黎城、阳城、代州五台、太原府盂县、定州唐县,可见此山东、西两麓均有出产。秦岭铜矿主要产于商州,商州的红崖冶出铜益多,洛河上游的洛源监,岁铸钱七万二千贯。剑南山地的铜矿,出产于邛州临邛县的铜官山、雅州荥经县的铜山、梓州铜山县的可象山。南岭山区的产铜之地有郴、连、贺、桂四州。郴州桂 阳监,每年铸钱五万贯。长江下游丘陵地带的铜矿,出产扬、润、宣、饶、信诸州 ,扬州铜镜在唐代最为有名,宣州当涂县“赤金山在县北一十里,出好铜与金类,《淮南子》、《食货志》所谓丹阳铜也”,其地为南朝以来,为梅根冶所在。除上述六大铜矿集中产区之外,兖州莱芜县等地也产铜,渤海国的铜州当因产铜而得名。

隋唐时代的锡矿,见于《隋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的分布在十六个县,其中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有十一县:光州乐安,梁州西县,越州会稽,湖州安吉,虔州虔化、南康、大庾,道州江华,贺州冯乘、富川,潭州长沙;以北仅五县:洛州长水、伊阳,相州武安,泽州阳城,兖州莱芜。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