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银矿的分布和兴衰变迁

我国历史上银矿的分布和兴衰变迁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1919

标签:

摘要: 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银制器皿有安徽寿县楚王墓出土的银匯和河南洛阳 金村周墓中出土的银盒、银卮、银杯等,时代均为战国晚期。由于银矿往往与其他矿处于伴生、共生状态,在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提炼困难,所以产量很小,产地也不多。 三国、两晋时期,见于记载的银产地集中...

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银制器皿有安徽寿县楚王墓出土的银匯和河南洛阳 金村周墓中出土的银盒、银卮、银杯等,时代均为战国晚期。由于银矿往往与其他矿处于伴生、共生状态,在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提炼困难,所以产量很小,产地也不多。

三国、两晋时期,见于记载的银产地集中在西南地区。蜀汉的云南郡“有银窟数十”,刘禅在位时“岁常纳贡”。据《华阳国志》记载,东晋时出产银的地方有:梓潼郡涪县孱山、葭明、阴平郡刚氐县、朱提郡堂螂县、梁水郡贲古县等处。

南朝的银矿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刘宋文帝初年,始兴郡领有银民三百多户,专事开采银矿。《始兴记》:“泠君西北有小首山,宋元嘉元年夏,霖雨山崩,自巅及麓,崩处有光耀,有若星辰焉。居人往观,皆是银铄,铸得银也。” 岭南除始兴郡外,产银之地尚有临贺县和遂成县的任山。《桂阳记》:“临贺,山有黑银。”《南越志》:“遂成县任山,银沙自出。”此外,桂阳郡的阳安也出产银。

北朝产银之地,仅长安鲡山、恒州白登山二处。《魏书•食货志》载:“世宗延昌三年,有司奏长安麵山有银矿,二石得银七两;其年秋,恒州又上言:白登山有银矿,八石得银七两诏并置银官,常令采铸。”

1956年在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了四块天宝年间银铤,其中三块上刻的字表 明都是宣城郡和市银铤。1963年从长安秦渡镇北收集的银铤中,刻有“天宝十载信安郡税山银”的字样。“文革”期间,在西安南郊出土一银铤上刻“河南府伊阳县天宝十二载窟课银壹铤伍拾两”。这与文献记载的宣州、衝州、河南府伊阳县产银均相吻合。

就宋代产银之地而言,初期有26个州,元丰年间增加到68个州, 也均主要分布在南方。最大的银矿大概要数桂阳监了。据载该监有一场、七坑产银,“桂阳监在桂阳洞之南,历代以来,或为监,出银之务也古李问渠:《弥足珍贵的天宝遗物》,载《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4期。

元代银矿产地较多,既有继承前代的,也有新开辟的,引人注目的是云南银矿的开发。至元二十七年五月,“尚书省遣人行视云南银洞,获银四千四十八两,奏立银场官”。武宗至大元年六月,“尚书省臣言别都鲁思谓云州朝河等处产银,令往试之,得银650两,诏立提举司”。据记载,天历元年云南行省银课为735锭34两3钱,占该年全国银课总数1 551锭11两的47.4%。

元代产银之地,尚有瑞州上高县蒙山场、韶州曲江县银场、宁国路银冶、霍丘豹子崖银洞、惠州银洞等,散布在今江西、广东、安徽诸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下卷“五金”,对明代银矿分布有一个概括性的描述:“凡银,中国所出,浙江、福建旧有坑场,国初或采或闭;江西饶、信、瑞三郡,有坑从未开;湖广则出辰州;贵州则出铜仁;河南则宜阳赵宝山、永宁秋树坡、卢氏高嘴儿、嵩县马槽山,与四川会川密勒山、甘肃大黄山等,皆称美矿,其他难以枚举然合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凡云南银矿,楚雄、永昌、大理为最盛,曲靖、姚安次之,镇沅又次之。”除宋氏所举之外,秦州也盛产银矿。天顺四年银矿“课额浙、闽大略如旧,云南十万两有奇,四川万三千有奇,总十八万三千在奇”。则知云南一省占全国总数的54.6%。

不过,从洪武到嘉靖初的一百多年当中,浙、闽、川、陕诸省的银场由盛转衰,矿源趋于枯竭;只有云南银矿仍保持着旺盛的产量,从而成为清代最主要的产银区。

清代云南开采的银厂有三十余处。仅有额课可考的即有十一厂: (一)个旧银厂,属临安 府建水县,额课银33613两有奇。在今个旧市。
(二)石羊银厂,属楚雄府南安州, 额课银22390两有奇。在今双柏县西南。
(三)永盛银厂,属楚雄府楚雄县,额课 银3375两有奇。在今楚雄市。
(四)兴隆银厂,属云南府,额课银3132两。在今昆明市附近。
(五)沙润银厂,属邓川州,额课银1302两。在今大理市东北。
(六)马腊 底银厂,属开化府,额课银706.8两。在今文山县。
(七)黄泥坡银厂,属临安府,额 课银661两。在今建水县。
(八)古学银厂,属丽江府中甸厅,额课银568两。在今香格里拉县。
(九)蒲羊塘银厂,属鹤庆府,额课银421两。在今鹤庆县。
(十)募 乃银厂,属永昌府,额课银300两。在今思茅地区澜沧县。
(十一)方丈银厂,属元 江州新平县,额课银68两。在今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其余二十多处无额课可考的银厂,分布在东川府、镇雄州、永善县、顺宁府、永北厅、南安州、中甸厅等。纵观历代银矿产区的地理分布,汉、魏时代集中在西南地区,南朝、唐代以岭南为生产中心,宋代以今湖南、江西居多,元、明、清三代则以云南为主,而今已探明的白银储量又以河南省最为丰富。由于银矿、银场开采的时间一般很难维持在一百年以上,所以经常有开有闭、互为消长。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