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致灾因子被灾指数在线地图

中国自然致灾因子被灾指数在线地图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9-04-29 浏览次数: 8406 编辑:xuzhiping

分类: 自然灾害 标签:

地图说明

被灾指数

某县域所受各种自然致灾因子影响面积的百分比(C)为被灾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 C=\sum_ {i=1}^n S_ i (i=1,2.……,n) $$

$$ S=\sum_ {i=1}^n P_ i \cdot S _i (i=1,2.……,n) $$

式中:S为某县域相对自然致灾因子强度(等级),Pi为第i 种致灾因子的相对强度,Si为第i种致灾因子的面积比,取值为0.01到1.0,即1%到100%。

有研究表明,中国自然致灾因子被灾指数高低相差4倍还多,从小于4到大于16,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分异。从总体看,以齐齐哈尔、哈尔滨、天水和杭州为顶点连成的梯形区域,成为全国C值高值区,C值一般大于10。从高值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C值一般在14以上,C值大于16的高值中心形成“人”字型分布格局,即从齐齐哈尔-通辽-北京-太原-宝鸡到天水一线,从河北南部开始至杭州顺大运河沿线。C值低值区以藏北高原为中心,且向外侧增大。长江以南地区有两条C值高值区,一是东南沿海地带,二是西南地区的云、贵、川一带。

通常呈面状分布的自然致灾因子,如气圈、水圈、生物圈中的自然致灾因子影响的地区,C值相对增高,前述C值高值区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均属气象、洪涝和生物类致灾因子集中分布区,也是影响面很广的区域。

资料来源:《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0)

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m041d”,获取验证码。

在微信里搜索“开源集思”或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图评价
地图引用
地图叠加
登录 后,可进行在线叠加操作。
用户地图数据
  • 全屏后可进行数据编辑